花边

2009年7月28日

节能灯,今天你换了吗?

淘汰白炽灯——这是我们从2007年就一直在推动的一个项目,最近,又有一位重要人物来为中国淘汰白炽灯的工作添砖加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3号抵京,第二天就参加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活动。

谁在拖我国气候进程的后腿?

7月28日下午,北京西郊的热电厂,巨大的烟囱和冷却塔前,十八名身着醒目红色T恤的绿色和平的志愿者打出巨型横幅“拯救气候”。绿色和平同时发布《中国电力集团气候影响排名》,排名结果毫不出人意料:十大发电集团对全球变暖“贡献”巨大。

中国电力巨头燃煤过度,阻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北京,2009年7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中国发电集团气候影响排名》报告,对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占中国总量一半以上的十大发电集团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排名。报告指出:中国电力行业对煤炭的过度依赖,阻碍了中国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和平呼吁发电集团大力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帮助中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成为世界绿色清洁能源的超级大国。

2009年7月27日

“你们是中国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7月18~20日,清华大学再次成为青年学子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值得中国的青年们骄傲的时刻。首次由中国青年学生独立组织的能源与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性会议“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在这里举行。作为大会合作伙伴,绿色和平出席了本次峰会。

2009年7月23日

气候中国行•七:全球变暖,穷人更穷

绿色和平与乐施会发布的《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表明:中国的贫困地区和对气候变化格外敏感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带,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气候变化导致了冰川退缩、干旱加剧、森林植被萎缩、水土流失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灾害,使得这些生态脆弱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贫困地区人口受气候变化恶果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9年7月22日

世界尽头的极地曙光

本文是绿色和平考察船极地曙光号的船员Dave写的一篇文章。他从另一种角度介绍了我们的任务,还有船上的生活和考察队员们的状态。

“极地曙光”号遭遇海市蜃楼

从6月末,开始绿色和平“极地曙光号”开始了北极科考行程,去见证加速消融的北极冰川。在行驶至凯恩海湾(Kane Bassin)附近海域时,“极地曙光”号遭遇海市蜃楼。航线前方的海平线上出现无数冰山的幻象。

2009年7月20日

北极考察手记:拷问超级冰人(下)

这一篇,超级冰人艾力克菲利普斯细说了自己的家庭、孩子,聊到更深入的对于环保的看法,绿色和平公众项目主任虞鑫(Fish)还向这个可怜的超级冰人冒险家提出刁钻的时政型问题,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拷问。

北极考察手记:拷问超级冰人(上)

在绿色和平的“极地曙光”号上,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二十多名船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职能。在夏日的北极,无论是海面、冰川、或是陆地上,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无一不与一件事物有关联,那就是冰。所以绿色和平特意邀请了艾力克菲利普斯(Eric Phillips)作为这次北极科考的后勤安全主管,负责所有冰面工作的物资与行动安全,他被大家称作超级冰人(the super ice guy)。这次,绿色和平公众项目主任虞鑫(Fish)和他做了一次详细的访谈,展示这位冰人的事业与生活。

2009年7月13日

彼得曼:一半是冰川,一半是海水

在这次“极地曙光”号的北极坚冰之旅中,先前我们熟知的博科斯教授早已不再是船上的唯一科学家。他的两位考察搭档冰川学家艾伦·哈伯德(Dr. Alun Hubbard)博士与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贝茨(Dr. Richard Bates)博士已在7月1日被直升机从格陵兰岛北部的城市图勒(Thule)接上了船。自打那时起,我们船上的科学考察工作就变得愈发丰富多彩起来。现在,我们再次回到了彼得曼冰川,进行细致的冰川考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