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对抗西南干旱,必须要标本兼治

2010年8月13日

50年一遇、80年一遇、百年一遇……,一场前所未见的大旱灾正在中国西南一带肆虐。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云南干旱重灾区时强调指出,干旱灾区要做好最坏准备,安排好群众生活,绝对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受去年入秋以来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省份旱情不断升级,不仅致使超过两千多万的各地群众的饮水困难,而且,专家预测未来的旱情仍将持续蔓延。

如何来保障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短期内可以通过车拉人挑,不过,长远来看,如何保证受灾当地在未来能够免于这类旱灾的侵害,如何减少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则更具战略意义。

面对来势汹汹的旱情,燃眉之急是抗旱救灾,长治久安则需要找到干旱发生的真正原因,以科学的方法应对干旱,并且从短期和长远两方面解决问题。

在最近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我国著名气候学家秦大河院士明确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次的西南大旱,正是一次发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干旱事件。本次对我国南方几个大省造成深刻影响的大旱灾,实际上跟目前正日益影响我们人类生活的的全球变暖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先看一个简单的事实,在目前的大旱重灾区云南,其本省水资源总量实际上在全中国排名第三的省份,但是却在遭遇秋、冬、春连旱,且极可能发展成为四季连旱;到5月,云南每4个人中就有1人面临无水可喝的危险。

全球变暖,变暖的气候最终使得西南旱情强度一步一步地升级。应对气候变化以减少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达到风调雨顺,就是治本。标本兼治就是王道。

往年的这个时候,云南省富源县小羊场村农民老张正为农活忙得不可开交,他说:“现在倒是很清闲了,每天起床先是到村民供水点取一桶水回家,然后简单吃点饭,其余时间就是坐着村口发呆或回家睡觉。” 话里话外,尽显无奈。在灾情严重的地区,送水车甚至要跑三四十公里山路才能给老乡送上一桶水。成本折算下来,水甚至要比油还贵。

全球变暖其实不单单代表温度上升,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极为广泛,由于全球变暖而引起的极端性气候比如台风和暴雪等愈加频繁,而旱灾的侵袭范围则越来越大。

中国的中医学上讲究“标本兼治”,那么面对干旱我们同样可以如此,不仅要在短期通过人工送水、修水利等治标,长远方面就要从对抗气候变化这一主要病因来找对策。

中国是全世界煤炭开采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长久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严重依赖煤炭,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七成之多。煤炭燃烧过程不仅造成大量污染,其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温室效应更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元凶。

事实上,中国是最早提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家,这项工作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去年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自主减排40%-45%。

那么为实现这一行动目标,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改变严重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任务。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主动采取科学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郑明清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相关阅读

14
2023.12

绿色和平获得 WSJ中文版 2023-2024 年度出色社会责任实践者

2023年12月9日,栩栩华生全内容集团旗下精英生活方式内容品牌《WSJ。》携手合作伙伴,在天津四季酒店举办了2023-2024年度出色人物晚宴。本届年度出色人物晚宴以‘重构 Begin Again’为关键词,总结并嘉奖站在重塑价值第一线的出色人物,记录、参与他们对于新秩序的重新构建。 《WSJ。》 […]

14
2023.12

COP28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化石能源退出新篇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在迪拜正式闭幕。经过最终一天一夜的磋商,大会就首次全球盘点最终达成《阿联酋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历时两周的气候大会也落下帷幕。 对本次气候大会的评价,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表示—— 在《阿联酋共识》中,化石 […]

12
2023.12

财新COP28专访:COP28进入全球减排“深水区”

专访媒体:财新记者 杨玉琪 发自阿联酋迪拜 专访对象: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 袁瑛 当地时间12月9日,由不同肤色参会者组成的游行队伍高举各类标语穿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会场,敦促气候行动。谈判场内,多数会议室大门紧闭,进出的各国代表步履匆匆。   担负全球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