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进入冰封千里的国度

2011年9月1日

当极地曙光号不断破冰,咯咯作响前行,经过蓝蓝白白的融冰海面,没有电话和网络的骚扰,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寂感。

这个也是我不断回到极地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只是过客,这里属于世代栖息于此的动物们,海豹、海鸟及北极熊等等。

那我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早在两个星期前,极地曙光号离开荷兰来到北冰洋上,我们沿着挪威向北航行,去到与极地中间的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中最大的斯匹次卑尔根岛上的朗伊尔城 (Longyearbyen)上,进行最后一次补给。

当离开朗伊尔城后,我们继续向北航行,到资料上指出浮冰的边缘极地地区。不过,我们到达后却“一无所见”。在过去30年,北冰洋上最突出的标志 ——海冰,有着巨大的改变。它的改变对我们的影响极大:虽然它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它的作用是令世界其他地方适合居住,因为它会反射太阳光令地球不会过热。

绿色和平常用“气候变化”而避免用“全球暖化”,是因为当中的变化并不是一致,例如部分的欧洲地区会过更寒冷的冬天、非洲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地区气温会上升,及全球有部分地区会出现更多的洪水泛滥等等。

但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下,有一个地方“变化”的情况肯定快过其他地方,甚至快过科学的预估,那就是北极。

每年北半球的夏天,北极都会有大规模的海冰融化。有科学数据指出,比起一些冰封时间较长、相对较“老”的海冰,一些只用一个冬天时间凝结的海冰更容易融化,以致海冰面面积缩小。

我们这次来到极地,就是参与海冰的科考行动。再航行两个小时,我们才会见到海冰。我们就是要亲临这个荒芜之地,见证北极如何因为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绿色和平将会留在极地五个星期,使用船上的设施及各类“法宝”,帮助科学家了解海冰变薄的原因。

至于船员们,我们没有变“薄”,多亏了厨师的好手艺。下星期,还有来自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的张韵琪加入,帮忙探测海冰最低值,请大家密切关注!

 

福瑞达(Frida Bengtsson)

绿色和平北欧办公室海洋项目主任

相关阅读

14
2023.12

绿色和平获得 WSJ中文版 2023-2024 年度出色社会责任实践者

2023年12月9日,栩栩华生全内容集团旗下精英生活方式内容品牌《WSJ。》携手合作伙伴,在天津四季酒店举办了2023-2024年度出色人物晚宴。本届年度出色人物晚宴以‘重构 Begin Again’为关键词,总结并嘉奖站在重塑价值第一线的出色人物,记录、参与他们对于新秩序的重新构建。 《WSJ。》 […]

14
2023.12

COP28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化石能源退出新篇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在迪拜正式闭幕。经过最终一天一夜的磋商,大会就首次全球盘点最终达成《阿联酋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历时两周的气候大会也落下帷幕。 对本次气候大会的评价,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表示—— 在《阿联酋共识》中,化石 […]

12
2023.12

财新COP28专访:COP28进入全球减排“深水区”

专访媒体:财新记者 杨玉琪 发自阿联酋迪拜 专访对象: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 袁瑛 当地时间12月9日,由不同肤色参会者组成的游行队伍高举各类标语穿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会场,敦促气候行动。谈判场内,多数会议室大门紧闭,进出的各国代表步履匆匆。   担负全球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