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

救市不救人--贫穷国家在金融危机下被忽略

2008年10月17日

A child in a forest dependent community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以下声明是由下列六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共同发表:

  • Gerd Leipold,绿色和平国际总干事
  • Irene Khan,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秘书长
  • Jeremy Hobbs,国际乐施会(Oxfam International)执行理事
  • Dr. Dean Hirsch,国际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
  • Tom Miller,国际计划组织(PLAN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
  • Dr. Robert Glasser,国际关怀组织(CARE International)秘书长

上周,美国政府再次出手援助保险业巨头AIG公司,向该公司提供了高达37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加上之前援助的贷款,美国政府在过去两周内向AIG公司提供的援助贷款额已接近1230亿美元。这些援助贷款,比美国政府每年用于援助贫困国家的款项高出180亿美元,同时也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需资金的两倍。千年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共同为减轻贫困而设定的全球性目标。在欧洲,救市行动也在继续。英国政府已再次出手500亿英镑,用于注资英国银行业。这笔救市资金的金额几乎与贫困国家每年投入解决全球暖化问题上的金额相当。

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急迫性,与他们在提供援助、缓解贫困问题、解决人权和全球暖化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拖拖拉拉及屡屡失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目前要准确预测在这场金融危机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那些极度贫困国家将会遭遇什么程度的恶劣情况,还为时尚早。但显而易见的是,发达国家需求量减少,已导致出口下滑,以及外资投资的减少。这些都将意味着贫困国家经济增长的减缓,以及政府收入的减少。原本就已十分脆弱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将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对全球上千万贫困人口来说,这场危机是关乎生死存亡。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际金融机构的重压下,已开始分崩瓦解,这使得弱势群体陷入毫无保护的境地。九月底,当华尔街在众目睽睽之下仓促应对金融危机,联合国在曼哈顿总部组织召开了千年发展目标高级会议。会议提出,从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国家能够达成千年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致力于到2015年将全球贫困和饥饿程度减轻一半。不断高涨的粮食和能源价格已将之前所取得的大部分成果一扫而空。

金融危机关乎贫困人口的生死存亡

在人权问题上也显示出不妙的预兆。不仅是经济和社会权利(包括居住权、健康权和教育权)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而且还出现了越来越多危害人权的问题。随着经济衰退,政府开始勒紧『裤腰带』,因此移民和难民又陷入难以维持生计的境地。社会局势日趋紧张,这迫使本来就神经紧绷的政府开始镇压不同意见、实施更为严厉的保安措施及限制公民自由。现有的危机将变得更加恶劣,整个社会将再次陷入到不稳定和动乱冲突之中。

如果发达国家决定借金融危机削减援助和贸易额,往后的情况将会更为严重。回顾历史,这种担忧绝不是无的放矢。在1972-1973年经济衰退,全球的援助支出减少了15%,下降到288亿美元。1990-1993年经济衰退时,全球在这前后五年间所支出的援助资金也锐减25%至460亿美元。直至2003年,援助金额才回升到1992年的水平。同一时期,受1990-1993年经济衰退的直接影响,人道主义援助(即为援助受自然灾害和冲突影响的人所捐赠的资金)金额也大幅减少。只是在卢旺达和科索沃冲突时,这种下滑趋势才稍有扭转。贸易方面,在1929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各国纷纷建立了关税壁垒。世界贸易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2009年如果历史重演的话,对于那些尚处于贫困之中的出口国家来说,那将会是一场灾难。援助的减少、贸易量的下滑,意味着贫困国家的民众将为北美和欧洲国家肆意制造的信贷泡沫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贫穷国家将要为信贷泡沫付出高昂代价

人权绝不是繁荣时期的奢侈品。面对全球暖化问题,我们绝不能无动于衷。全球贫困问题与世界稳定息息相关。发达国家如果无视这个时代最急迫的挑战,只关注狭隘的金融利益的话,那么他们就只会采取一种短视的自我保护策略。

这不仅是一个钱的问题。它关系到各国政府在应对重大问题时,是否持续关注这些问题、国际间是否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各国政府是否有清晰的政治意愿解决问题。七大工业国和欧元区财政部长所采取的解决金融危机的行动惊人的一致。我们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赞同,但这些行动还远远不够。各国政府必须降低能源价格、粮食价格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达到此目标,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明智的政策,适当保护贫困人口和弱势人群的权利,及确保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各国政府必须带头建立一个对环境有利的全球性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重要的是为全球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计条件,而不是只犒赏少数特权派。

相关阅读

14
2023.12

绿色和平获得 WSJ中文版 2023-2024 年度出色社会责任实践者

2023年12月9日,栩栩华生全内容集团旗下精英生活方式内容品牌《WSJ。》携手合作伙伴,在天津四季酒店举办了2023-2024年度出色人物晚宴。本届年度出色人物晚宴以‘重构 Begin Again’为关键词,总结并嘉奖站在重塑价值第一线的出色人物,记录、参与他们对于新秩序的重新构建。 《WSJ。》 […]

14
2023.12

COP28气候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化石能源退出新篇章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在迪拜正式闭幕。经过最终一天一夜的磋商,大会就首次全球盘点最终达成《阿联酋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历时两周的气候大会也落下帷幕。 对本次气候大会的评价,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表示—— 在《阿联酋共识》中,化石 […]

12
2023.12

财新COP28专访:COP28进入全球减排“深水区”

专访媒体:财新记者 杨玉琪 发自阿联酋迪拜 专访对象: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 袁瑛 当地时间12月9日,由不同肤色参会者组成的游行队伍高举各类标语穿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会场,敦促气候行动。谈判场内,多数会议室大门紧闭,进出的各国代表步履匆匆。   担负全球盘点( […]